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点击进入授权页面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QQ登录

只需要一步,快速开始

!loginextratip!

资讯 阳新有个农民戏曲团,大家白天劳作,晚上演戏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 田城  通讯员 倪胜林)“母亲!““孩儿……”5月11日晚,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琴音,阳新县陶港镇李才村黄梅剧团排练室内,一幕戏曲正在紧张排练。

b4prhdvcy2i6460.png

b4prhdvcy2i6460.png

黄梅剧团戏曲排练中。  通讯员 供图

李才村黄梅剧团,是李才村村民李祥湖自掏腰包,前后花费40余万元组建起来的民间戏剧团队。

经过几年打造,该剧团已成为一个吹拉弹唱、生旦净丑、节目丰富、设备齐全的业余乡村剧团。《罗帕记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《春江月》《女驸马》《麦馍赶寿》《借妻》《卖妙郎》……这个业余剧团,几年间为周边群众奉上了一台台优秀的传统剧目,搅热了湾组,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1980年,13岁的李祥湖开始拜师学戏。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他很有演戏天分,悟性也高,很快成长为戏班里的“台柱”,还精通胡琴、锣鼓乐器演奏。

由于收入不高,迫于生活压力,1994年,他跟随打工大军南下广东谋生活,戏班子也散台了。

“这些年,老李念念不忘戏曲,只要拉一拉胡琴, 喊上几句台词,人也精神了。”李祥湖的妻子张绪爱笑着说。

这些年,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,李祥湖一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,加之越发年长,2018年,李祥湖回到家乡。想起昔日唱戏经历,他准备组建一个民间剧团。

李祥湖便邀约昔日戏友,又物色一批新人,成立剧团。一直支持丈夫的张绪爱也跟着学戏,成为剧团一员。

剧团成员均是农民,大家白天劳作,晚上演戏,农忙劳作,农闲排练。

kkhnkczqbtw6461.png

kkhnkczqbtw6461.png

当地农民放下锄头,拿起琴弓,就变成了“乡土艺术家”。  通讯员 供图

从剧团成立起,短短3年时间,李祥湖陆续投入了40多万元。每逢传统节日、村庄重大活动,李才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们就会登台表演一番,给群众带来欢乐。

“剧团精彩的表演,让我们回到了久远的年代,对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的农村人来说,就是一道精神大餐。”村民李政说。

阳新是全国有名的“戏窝子”,也是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大舞台,尤其是阳新采茶戏,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。除了李才村黄梅剧团,阳新县还有不少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田间地头。

这些业余剧团,既丰富了阳新百万群众的文化生活,更树立了阳新的地方文化自信。

前往首页>>

特别声明: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,不代表《楚网》的观点和立场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;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。

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:cnszlj#outlook.com(#替换成@) 或 站内举报

安装楚网手机客户端,湖北资讯一手掌握「点击这里下载安装APP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推荐阅读

评论
!paopaokaji_lang_weixin!

微信公众号

扫描添加关注
网聚湖北资讯一手掌握

微网

微信小程序

扫描二维码
快捷体验小程序的大能量

!paopaokaji_lang_top!